608f7a6fdba37.png  客服热线
 {{z( 电话)}}    

老党员赵中福23年用坏6辆纺花车:6万余条围巾织满拥军情

时间: 2024-01-14 12:59:58 |   作者: 商标布(带)

  5月16日,龙安区龙泉镇西洪沟村87岁的老党员赵中福起了个大早,他要为西藏和新疆的边防官兵邮递亲手织造的围巾。

  吃过早饭,赵中福白叟来到东屋,在70条围巾上小心谨慎地系上印有“送给最心爱的人”字样的小卡片,工整地放进7个快递箱内,然后搬到三轮车上。绑缚健壮后,他带上老伴儿,赶往龙泉镇的中国邮政邮递点。

  挂号、称重、交费……手续办完后,满载着白叟厚意挂念的70条围巾从安阳发出了。大约一周后,西藏日喀则边境办理支队立新边境派出所和新疆军区塔克什肯边防连的官兵将收到这份跨过山河的温暖。

  从邮递点回到家,还没到做午饭的时刻,赵中福和老伴儿张娥梅把纺花车、毛线、围巾织造器等搬到宅院里的阴凉处。张娥梅坐在纺花车前,抽线、摇车,一根根毛线从手中渐渐滑过。坐在藤椅上的赵中福手拿围巾织造器,绕线、勾出,动作非常娴熟。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斑白的头发上,眼前的一幕像极了电影里的慢镜头,安静而夸姣。

  这样的温情画面是赵中福白叟小院儿里常见的一幕,它是一个家庭几十年如一日对边防官兵冷暖深深挂念的印证。

  说起这段拥军情,赵中福和记者说,他的父亲赵临年曾是一名地下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年岁尚小的赵中福屡次作为小通信员帮助传递函件,爱党拥军的种子从小就在他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抗美援朝期间,父亲带领全家人为从安阳动身的志愿军将士做棉鞋。1966年,父亲临终前叮咛他及家人要把爱国拥军的传统传承下去。那段时刻,乡村时兴毛线,赵中福就用紧缺的布票换来毛线,织造了几条围巾,伴随鞋垫、棉鞋寄往边防部队。1990年前后,得益于党的好方针,跑运送的赵中福带领一家首先脱贫,成了村里的“万元户”。手头宽余了,他置办的毛线数量增加了,送出的围巾也相应多了起来。

  2000年,闲下来的赵中福从电视上看到边防兵士在大雪中放哨巡查,寒冷的北风把年青兵士的脸冻得通红,就想着要给边防兵士织御寒的围巾。他这一做便是23年,其间用坏了6辆纺花车,送出的手织围巾大略计算有6万余条。白叟说:“俺没啥能做的,送围巾到边防就为了让兵士们少受冻、不想家,好好守卫边远当地。”

  “爸,前次带回家的毛线都织成围巾给您送来了。”本年“五一”假日的第二天,赵中福的女儿赵春凤领着5岁的小孙女范卓杭来到父亲家。

  看着爸爸妈妈正在宅院里织围巾,赵春凤把手里的东西一放便接过了母亲的纺花车,小孙女范卓杭也拿起围巾织造器,有模有样地织起来。过了一瞬间,赵中福的孙子赵杰也带着9岁的女儿赵雅涵过来了,父女俩娴熟地操作起来。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同,一边拉家常一边织围巾,爽快的笑声不时在小院儿中响起。

  逢年过节,这样的情形是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变的“典礼”。用赵家子女的话说:“爸爸妈妈一辈子日子简朴,家里种菜、养鸡,过日子克勤克俭,但为边防官兵织围巾、寄围巾却很大方。家国大爱是咱们的家风,一向在传承,如春风夏雨般滋润影响着家里的每名成员。”

  赵红亮是赵中福的三儿子,现在是海南大学的教师,他的生长进程一向被浓浓的爱国拥军情感染着。参加作业后,赵红亮不只全力支撑爸爸妈妈为边防官兵织围巾,还在海南大学校园内建议“爱心围巾”活动,10年间为全国各地山区孩子寄去围巾上万条。他个人也因捐资助学、支教助农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品德榜样提名奖。

  “从小就和家人一同织围巾,长大后我荣耀地成为一名边防兵士。”2021年3月,赵中福的孙子赵长河自动报名应征,成为驻扎边远当地的一名武警兵士。入伍前,他特别将一条围巾放进行囊。驻扎边防期间,每年老兵退伍时,他都会亲手织围巾送给战友。现在,荣耀复员的赵长河成了爷爷支撑国防作业的得力助手。他说:“从织围巾到迎战边远当地的风雪,我深入地舆解了国与家、家与国的联系。”

  赵中福白叟的东屋有七八十平方米,专门用来放置毛线和织造东西,屋内一摞摞的五颜六色毛线像小山一般靠墙摆放着,白墙上贴着的一张中国地图上,赤色的五角星简直布满了整个边境线。“这些标记取五角星的当地,俺都不止一次寄送过围巾。边防每年都有新兵参加,只需俺能织得动,就会织下去。”白叟抚摸着地图,眼里充满了关怀。

  “亚热边境哨卡因作业成绩突出,被公安部评为团体一等功。咱们想把这份喜讯共享给二老,你们的关怀和支撑是咱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咱们也向二老许诺,亚热所整体民警将不忘初心、紧记任务,奋勇当先、再创佳绩!”

  “您送来的不单单是围巾,更是祖国公民对边防武士的关怀关爱。戎行打胜仗,公民是靠山。也请二老定心,作为新时代的戍边武士,咱们必定加倍爱惜这份来自公民的真情,把公民的关怀关爱化作忠实戍边、强边固防的不竭动力。”

  这是赵中福白叟收到的一封封来自边防哨卡的感谢信,言辞切切、情深意浓,铮铮誓言、响彻边关。每一封信的落款处都有整体官兵的签名,签名处按有鲜红的手印。

  赵中福和记者说,他收到的回信和礼物渐渐的变多,有感谢信,有写有“宏扬支前精力 情暖北疆卫兵”字样的锦旗,有表达夸姣祝福的书画作品,有哨卡民警的合影相片,有当地特征留念品,还有戍边兵士精心用石头做成的有留念含义的界碑。这些礼物,每相同白叟都小心谨慎地收好。白叟说:“其实,俺做这些不图其他,就为了让边防官兵温暖点儿。围巾收到了,俺就满意了。”

  寄出围巾,让温暖落脚在边境线上的每一个哨卡;铮铮誓言,用武士的许诺回馈公民的关怀关爱。这是“爱出者爱返”的双向奔赴,这是安阳这块赤色沃土上又一篇新时代双拥共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