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3-10 14:36:02 | 作者: 包装印刷制品
近日,丁仲礼院士提出的碳中和基本逻辑和实现路径再次受到关注。丁院士提出我国通过控碳阶段、减碳阶段、低碳阶段、中和阶段“四阶段”路径来完成目标,并对每个阶段的核心工作做了简要描述。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空间区域(如一国、一省市甚至一企业园区)范围内,其排放的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与通过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固定的碳在数量上相等,即达到净零排放状态。可见,碳中和与碳的“零排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自然过程固碳可理解为地球系统本身对来自人类作用产生的“额外”的碳的吸收固定能力,它同具体国家或主体的努力无关,属于“天帮忙”。根据国际上过去几十年来的观测统计,人类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有约54%被自然过程吸收,其中陆地吸收约31%,海洋吸收约23%,另外的约46%留在大气中,成为升高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主要“贡献者”。海洋吸收主要是通过无机过程溶解二氧化碳、碳酸钙沉积和微生物合成碳酸钙等过程,陆地吸收则主要是通过陆地ECO固存有机碳和土壤/地下水过程形成无机碳酸盐,以及在河道、河口中沉积埋藏有机碳等。尽管陆地吸收总量是已知的,但目前为止,各种陆地吸收过程的相对比例并不清楚,依据相关研究,2010~ 2020年我国陆地ECO固碳量为每年10 亿~ 15 亿吨二氧化碳,最大有可能的估计范围为每年11 亿~ 13 亿吨二氧化碳。
人为过程固碳有多种形式,比如把二氧化碳从烟道中收集起来后,或制成化学和生物制品,或打入地球深处封存,或打入油气田用于油气采集过程中的“驱动”体系,等等;保护和养育陆地与近海的生态系统,使碳固定在植被、土壤或海底中,也属于“人努力”,即人为固碳过程。“天帮忙”与“人努力”固碳量的总和若与人为排放量相等,即为碳中和。
为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工作部署,推动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提升和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促进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领先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重点用能产品设备产销数量多、使用范围广、耗能总量大,是节能降碳的重点环节。《通知》以工业电机、家用空调等20类量大面广、能耗量和节能潜力大的用能产品设备为重点,明确具体能效水平值,提出了四项工作要求:一是合理划定能效水平。二是大力推广高能效产品设备。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四是推动相关产业提质升级。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抓好《通知》贯彻落实,推动重点用能产品设备提质增效。
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登场的COP27气候峰会终于落下帷幕。近200国的谈判代表11月20日清晨达成新的联合国气候协议,通过设立一个“损失及损害”( loss and damage)赔偿基金,协助贫穷国家应对气候灾难的冲击。
尽管这次气候峰会在别的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但能达成这个赔偿基金协议也是非常不容易,这是在加时谈判约36小时后达成的结果。与会谈判代表和非政府组织说,这项新基金是重大成就。这是富裕国家首度同意支付发展中国家因全球暖化造成的损失,这项气候赔偿决议是重大突破。
据悉,该损失和损害基金针对最弱势国家而设,富余国家不希望资金流向其他更高收入国家,也具备指定的损失与损害用途,包括海平面上升、更强力风暴,以及科学家认为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相关其他影响、突然或没有办法挽回的破坏。全球暖化引发的极端气候带来毁灭性风暴、高温和干旱,发展中国家过去30多年来不断要求督促富裕的工业国家,对气候灾难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但联合国和一些富有国家长期以来阻挡这项提议,担忧会衍生出对温室气体追究法律责任等后续效应。
这次会议终于批准了文本中关于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的规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承担风暴和洪水等气候引发事件的立即成本。但基金具争议部分如资产金额来源、哪些国家应提供资金等,将交由一个过渡委员会负责,并于明年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上提出建议。在 COP27 上达成的协议是我们全世界的胜利。
11月21日,工信部发布《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
其中提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30项以上石化行业重点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石化关键数据及模型技术、石化关键应用技术等标准;对于原油加工等石化细分行业,优先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服务等特有场景应用的标准,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在石化行业的广泛应用。石化关键应用技术标准中的安全环保标准最重要的包含安全管控、环保管控和碳排放管理等三个部分,其中碳排放管理标准最重要的包含碳排放监测、统计分析等标准。大多数都用在指导石化企业碳排放管理系统的建设,支撑建立完整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大多数都用在规定石化企业智能制造环境下安全、环保、碳排放管理应满足的要求,以数字化支撑石化企业安全环保、绿色低碳发展。